Oscar Awards
Academy Awards, USA: 2008. (From IMDb)
Academy Awards, USA: 2008. (From IMDb)
Posted by Fego at 2/25/2008 02:08:00 PM 0 Comments Label: movie
Tony Gilroy(The Bourne...系列的编剧)执导的第一部影片Michael Clayton今年就获得7项Oscar提名,份额最重的最佳影片、导演、编剧、男主角、男配角、女配角它都有份。
看下来感觉也确实如此,剧本写得好,演得好,情节紧凑,不论伏笔和转折点都很精到,倒叙开头的方式很好的留出悬念。还是有看第二遍的必要的=。=
BTW,影片开头的那段摸不着头脑的独白内容是影片关键。觉得Michael下车看马奇怪的可以仔细看看他在Arthur房间翻Realm and Conquest那本书的那段。
影片幕后:
钻石王老五呼唤和平
乔治·克鲁尼,年近中年时才从热播电视剧《急诊室的春天》中以偶像身份起家,在接连组织了几次“豪华偷盗旅行团”的《罗汉》系列之后,近年来又转而投身好莱坞最热衷的政治和社会话题的伟大事业当中。他最近的几部电影比如《晚安,好运》、《辛瑞纳》都是以写实的风格和沉重的话题来借古讽今,但这次的《迈克尔·克莱顿》却有一个超现实的、但是积极的结局。但这并不是克鲁尼的妥协,他表示:“尽管结尾比较积极,但这并不是一部娱乐片,而且我也觉得此片并不会大卖。”当记者提问该片是否表达对美国商业世界肮脏内幕的不满。克鲁尼开玩笑说:“我是想借此呼唤和平!”
谈到自己这次扮演的角色,克鲁尼也是踌躇满志。尤其是在前些日子举行的威尼斯电影展上,日渐高调的克鲁尼毫不掩饰地表示,“这是一个人陷入危机又摆脱危机的故事。这样的角色对演员来说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是一个能展示演技的完美角色。但是这部影片的导演比我帅,这一点我很不喜欢。”事实上,克鲁尼近年来出演的一系列话题沉重的电影都称得上较为“安分”。但这部《迈克尔·克莱顿》却用一种超现实的方式带来了一个罕见的“积极”结局。有记者提问如此处理结尾,是否担心会弱化影片对美国商业和法律体系批判的力度,而克鲁尼的回答已然聪明巧妙。“作为演员和制片人,我觉得这部影片的剧本很完美,我尊重编剧的想法,并不觉得有修改的必要。我并不觉得这部电影的结尾很好莱坞化,或者很有商业吸引力。尽管结尾比较积极,但这并不是一部娱乐片,而且我也觉得此片并不会大卖。”而在该片的导演托尼·吉尔罗伊补的眼中,这个结尾应该算是苦乐参半的,主人公迈克尔·克莱顿的确得到了救赎,但救赎的代价也相当的昂贵。
影片简评:
关于主演:女巫分身女强人
以《纳尼亚传奇》中一个强悍女巫形象红遍全球的蒂尔达·斯文顿堪称是个百变女人。传说,她曾是英国著名导演戴瑞克·加曼(Derek Jarman)的御用女演员,但实际上,两个人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生活在一起。戴瑞克·加曼是个同性恋,去世前拍摄最后一部影片《蓝色》时已经失明,蒂尔达在加曼的电影中以艺术家为主要角色工作了8年,直到1994年加曼死于艾滋病。除此以外,蒂尔达·斯文顿还是活跃在时尚、文学和艺术电影领域的厉害角色。多年来她愿为艺术牺牲名利,热衷于和一些新锐导演合作尝试各种试验性电影。1992年,著名女导演萨利·波特邀请蒂尔达主演《美丽佳人奥兰多》,影片根据弗吉妮亚·沃尔芙的同名小说改编。主人公奥兰多出身英国贵族,年轻时深受女王伊莉莎白宠幸,拥有“不凋萎,不老去”的赐福。从1600年起的400年间,她经历了多种奇遇,既远走冰天雪地的俄罗斯,又经历了荒谬的战争洗礼,最后从性别的错乱中觉醒过来,做一个20世纪的独立女性。这是一部带有浓厚幻想色彩的文学电影,时空跨越四百年,在女导演萨莉·波特个人风格强烈的诠释放下,为观众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观影经验。此后,蒂尔达·斯文顿在国际影坛声名大噪。
而如今,这位演技派女星在暂时走出神奇的“纳尼亚王国”之后,出色地演绎了一个表面光鲜却不择手段的女强人。对于出演这样一个角色,斯文顿也表示出非常的兴奋,“作为一个军人的女儿,我一生都在反思,人类为什么会有如此不人道的行为,以及犯罪让行为人付出怎样的代价,因此我很快就适应了这个角色。本质上,她是一个好女孩,她很成功,她打破了所谓女性的‘玻璃天花板’规则。她就像是一个好演员却被错选去演了一个不适合她的角色。”
Fun stuff:
For those that have seen 'Michael Clayton' and are looking for the book “Realm and Conquest”, not “Rome and Conquest” as some film reviewers have mistakenly called it, alas it is not a real book:
Committed to a fully developed back story, Gilroy spent a good deal of time establishing the details of “Realm and Conquest” with production designer Kevin Thompson. “Right from the beginning, when I first read the script, I could tell that `Realm and Conquest’ was going to be a key prop. In the movie it’s a metaphor for truth and justice,” explains the production designer.
In creating the details of the fictional novel, Thompson generated original visuals inspired by German Expressionistic images cut from wood blocks, and Gilroy wrote the first two pages for three chapters of the book. They even went as far as designing a “Realm and Conquest” card game for a scene between Henry and Michael. Thompson offers, “This detail was important to Tony because, in his own life, novels and games similar to 'Realm and Conquest' allow him to connect with his son in a meaningful way.”
Posted by Fego at 2/15/2008 02:14:00 AM 1 Comments Label: movie
In the Valley of Elah是Paul Haggis自Crash之后的执导的第二部长片。当然,不得不提的是Letters from Iwo Jima、Casino Royale、Flags of Our Fathers、Million Dollar Baby的剧本也都是他写的。
Tommy Lee Jones在本片中的精彩表演是一大看点,他也借此获得Oscar最佳男主角提名。涉及敏感话题,本年度值得看的影片之一。
一句话评论:
汤米·李·琼斯足以问鼎最佳男演员。——IGN MOVIES
专注的演员和出众的剧本让本片远远超越了《撞车》。——《时代周刊》
虽然影片不乏政治说教,但它对美国战争故事的探索是深刻、有效而敏锐的。——《旧金山纪事》
幕后制作:
源于真实事件
在《撞车》大放异彩之后,保罗·哈吉斯并没感到匮乏创作素材。哈吉斯曾对他的多位经纪人说:“你们认为不可行的,正是我想要的。”不久后,哈吉斯在《花花公子》杂志上看到了一篇名为《死亡与耻辱》的文章,作者马克·鲍尔(Mark Boal)讲述了一名伊战老兵回国后惨遭杀害的真实事件,为了给儿子伸张正义,他的父亲展开调查,而最终查明的凶手竟是儿子的三个战友。哈吉斯被这个悲剧故事打动了,希望将其改编成电影。
曾与哈吉斯合作10多年的制片人劳伦斯·贝克西(Laurence Becsey)说:“我们一直在寻找这种素材,这是个很有力的故事,是让所有人产生共鸣的难得平台。我们该如何维护正义?又该如何照看我们的家庭?”
随着想法日趋成熟,哈吉斯找到了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两人曾一起合作《百万宝贝》、《父辈的旗帜》和《硫磺岛来信》。伊斯特伍德非常支持哈吉斯,并将故事推荐给华纳兄弟公司。哈吉斯说:“如果回到2003年,没人愿意知道这个故事,所以没有克林特的支持这部影片的拍摄很难成行。”
哈吉斯对事件背景进行了深入研究,更多的故事随之显现,另外一起真实事件也被联系到一起。哈吉斯说:“不管你是否反战,我们都必须面对军人们在战场上的经历。我希望讲述的是一个好人不得不作出可怕决定的故事。”
强档阵容
虽然哈吉斯创作影片剧本用了1年半的时间,但物色演员的过程却格外顺利。艾米丽·桑德斯是哈吉斯最先着手的角色,他希望由查理兹·塞隆来扮演。每次撞见塞隆时,哈吉斯都会和她讲到这个故事,后来他将剧本交给了塞隆,结果塞隆在看到剧本的当晚就决定加入。
“我是保罗的超级粉丝,”塞隆说,“在我眼中,他是一个伟大的编剧。”塞隆和哈吉斯是在一次颁奖晚会上结识的,当时塞隆的《北方风云》和哈吉斯的《撞车》都是夺奖热门。“我们坐在同一张桌边,很有共同语言,虽然我渴望和他合作,但我没想到他真的会给我这个角色,”塞隆回忆说。
哈吉斯认为能像塞隆一样自如转换角色风格的优秀女演员并不多,因为桑德斯是一个小镇警察,所以他不想选用光彩照人的好莱坞明星。尽管塞隆早就成为了光芒四射的女明星,但她的超凡脱俗会完全消失在角色中。
在谈到扮演汉克的汤米·李·琼斯时,哈吉斯说:“能真正堪称美国偶像的演员凤毛麟角,汤米·李·琼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在周末拿到了剧本,周一便告知我决定出演,当时我真是惊喜万分。”
汉克的妻子琼也是片中的关键角色,而苏珊·萨兰登是哈吉斯心目中的首选。不过,看过剧本的萨兰登认为琼的角色缺少戏份,听取了意见的哈吉斯随即动笔重新润色了角色,看到了改观的萨兰登立即签约出演。
值得一提的是,《决战以拉谷》不但有大牌明星加盟,还有两位美军退役士兵在片中扮演了角色。其中扮演士兵戈登·邦纳的杰克·麦克拉夫林(Jake McLaughlin)是第一次出演电影,之前他曾参加过伊拉克战争,并与真实事件中的遇害士兵同时在同一部队服役。而扮演史蒂夫·派宁下士的韦斯·查塔姆(Wes Chatham)在海军服役4年,虽然驻守在波斯湾并未进入伊拉克,但军旅生涯对他了解人物还是大有帮助。
关于拍摄
影片于2006年12月4日在新墨西哥州的阿尔波尔克开拍,总共选取了城内的28处拍摄地点,其中包括州立露天广场、VA医院、社会保障大楼、多个酒吧和脱衣舞夜总会。随后剧组赶往孟菲斯附近的怀特维尔(Whiteville)小镇,去搭建和拍摄蒂尔菲尔德一家的住所。在田纳西州进行为期4天的拍摄之后,剧组转道摩洛哥,完成伊拉克战争的闪回场景。
花絮:
·扮演士兵罗伯特的维克托·沃尔夫·(Victor Wolf )在训练中减掉了30磅体重。
·本片片名“In the Valley of Elah”出自《圣经·撒母耳记上》的第17章。在3000多年前,少年英雄大卫身负艰巨使命,与巨人歌利亚在以色列的以拉谷激烈交战,最终击败了巨人。“以拉谷之战”不仅寓意着以弱胜强,还暗示着经历过不可能的胜利之后,所要面对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其他与应激有关的行为失常。
·最初曾考虑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担纲主演。
Posted by Fego at 2/14/2008 06:59:00 PM 1 Comments Label: movie
American Gangster(IMDb),由以Thelma & Louise、Gladiator、Black Hawk Down3次提名Oscar最佳导演的Ridley Scott(Alien也是他拍的,当年获得最佳视觉效果奖及提名最佳艺术指导)执导。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故事极具传奇性。很不错的黑帮题材电影,毕竟贵在真实。2位主角在人物还原上也下了很大工夫,详见花絮……
Ruby Dee以本片获最佳女配角提名,Oscar会不会尊老爱幼一下给她得奖捏=。=当然,个人认为她的表演比Gone baby Gone(这片子是大帅哥Ben Affleck执导的首部长片,情节属于一波三折的那种,结果出人意料,很有看头。)里面的Amy Ryan和Atonement(不论剧情和画面配乐都近乎完美)里面的Saoirse Ronan要好些,尤其是那记耳光……貌似又扯远了Orz
ps:它的官网相当不错,推荐去玩一下。
一句话评论:
你可以将影片称之为黑人版的《疤面煞星》或发生在黑人区的《教父》……这部将目光对焦于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的真人真事的影片,目前是奥斯卡的最有力竞争者。——《滚石》
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怀疑好莱坞电影人的“能力”时,出现这样一部优秀的作品确实就好比打了一针强心剂,让人为之振奋。——《纽约观测者》
影片给人的感觉更像是在打擦边球,从编剧、导演到演员,似乎每一个都不在状态。导演雷德利·斯科特的发挥有失水准,只能在一些场景中偶尔擦出火花,却没办法挽救整个败局。——《陌生人》
幕后制作:
真人真事
说起弗兰克·卢卡斯这个人,算得上是一名非常有传奇色彩的罪犯,拥有着多重的身份,包括海洛因走私犯、居家好男人、杀手、民间领袖……卢卡斯的名字第一次出现,是在7年前记者马克·雅各布森(Mark Jacobson)在《纽约杂志》中发表的一篇文章里,那是2000年,曾与马丁·斯科塞斯共同为《好家伙》和《赌城风云》当过编剧的制片人尼古拉斯·皮莱基(Nicholas Pileggi)将雅各布森介绍给了卢卡斯,于是,他们就共同展开了一场不同寻常的文学历程,卢卡斯对雅各布森口述自己那引人注目的崛起和堕落的全过程--从他看着堂兄在拉格兰奇被3K党谋杀,到自己是如何在毒品交易中获得压倒一切的权利的,再到为何需要在监狱中度过自己的余生,发生在卢卡斯身上的那些绝妙的故事足够构成一个出色的传记报道了。
后来,马克·雅各布森终于完成了那个名叫《蝴蝶归来》(The Return of Superfly)的文章,里面描述了一个复杂的故事,开始于一个贫穷绝望的小人物,他来到纽约哈莱姆黑人区,缓慢而迂回地绕开了那种通常会有的猜疑--像他这种有如“爆发户”的新生力量,是否有资格和能力统领纽约的毒品王国。在被越战所带来的颓废和恐慌笼罩着的街道上,卢卡斯将纯度更高却更便宜的毒品贩卖给几千名瘾君子,以此而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合计达几千万,最终,他引起了执法部门的注意……不过卢卡斯并没有一直推动这个对于国家来说违法甚至是致命的物质,因为在那10年间,他还作为一名热心的商人而得到了很多赞誉,甚至大多数人更愿意将他称为企业家。
出生在南方一个小城镇的卢卡斯,一直都过着非常贫困的日子。1946年,他来到纽约,以他自己的话说,那时候的他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小混混”。在随后的20年里,卢卡斯一直在埃尔斯沃斯·约翰逊(Ellsworth Johnson)的手底下工作--他就是70年代黑帮电影中的黑人“教父”的灵感之源,并成为其最得力的左右手,直到约翰逊在1968年死去……约翰逊一死,卢卡斯抓住了这个机会,他通过改变毒品的进口渠道,而修改了毒品世界的所有游戏规则。很快,卢卡斯就在纽约只手遮天,甚至能用枪指着任何一个胆敢反抗他的家伙的脑袋。
受到马克·雅各布森这篇传记文章的启发,曾获得奥斯卡奖的制片人布莱恩·格雷泽将这部作品的改编权带到了想象娱乐电影公司,同时还亲自与尼古拉斯·皮莱基、弗兰克·卢卡斯进行了会面,讨论了应该如何将黑帮的元素添加到整部影片当中。格雷泽最近参与制片的很多部影片都来自于真人真事,而且受到了极大的赞誉,从《8英里》、《周末午夜光明》到《美丽心灵》、《铁拳男人》,凭着自己丰富的经验,格雷泽更多的是将这个描述卢卡斯的真实经历的故事看成是一个暗喻,直指白领阶层的资本主义的贪婪和自私,而且他开诚布公地表示,自己以前从未听说过类似的故事。
布莱恩·格雷泽同时还表示,影片将会是一个充满了警示和告诫的传奇寓言,代表着一个另类美国梦的实现:“有一个男人,他发现了一条发财致富的捷径,那就是通过与亚洲东南地区的个别人进行交易,以更便宜的方式引进毒品--这一切将他带到了纽约地下毒品金字塔的最顶端。当他拥有了这个供货渠道时,他就和美国军官做了一笔交易,利用在越战中阵亡的美国士兵的尸体运送毒品……在我看来,这已经有点惊世骇俗了,所以我就想,也许对于一部影片来说,它也是一个不可避免却又非常有趣的内容或主题。”随后,格雷泽又找来编剧斯蒂文·泽里安,让他根据这篇有关弗兰克·卢卡斯的报道,撰写出来一个剧本。
曾获得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的斯蒂文·泽里安在电影工业的地位是伴随着名导+名片建立起来的,除了斯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的那部《辛德勒的名单》,还有马丁·斯科塞斯的《纽约黑帮》。为了这部影片,泽里安花了几个月的时间与弗兰克·卢卡斯以及他之前的追踪者里奇·罗伯茨待在一起--现在的罗伯茨是一名律师,他们三个共同努力将这个不可思议的传奇故事慢慢地有形化,毕竟它的时间跨度已经长达几十年了。随着对其越来越深入的了解,泽里安自己也对这个建立在有千万身家的黑帮头子与后来变成检举人的警察之间、那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关系感到无比地着迷。泽里安将那些被打碎了的细节重新拼凑起来,而他的剧本最终关注的也并不只是卢卡斯生涯中的起起伏伏,还包括与之平行的那位警察、后来成为他惟一天敌的罗伯茨。
上个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里奇·罗伯茨一直在纽约的艾塞克斯地区做警察,正是这个人,最终拉垮了那个想当于民间英雄的弗兰克·卢卡斯。布莱恩·格雷泽和斯蒂文·泽里安也认为,这个故事之所以具有如此耀眼的光芒,并不仅仅因为它浓缩了卢卡斯的一生……还有罗伯茨,正是这个人,把一直隐藏在暗处对毒品交易进去操控的卢卡斯逼至绝境。泽里安在剧本中将这位警官描述成了一个类似于万人迷的形象,总是挣扎于将自己的生活拖回正轨的矛盾之中,而且他一直相信,为了维持法律的公正与正常运转,适当的暴力和高压政策是被允许的。那个时候,没有执法的警察是不收受贿赂的,但罗伯茨却抵抗住了这种金钱带来的诱惑,所以他需要面对的不只是同事对他的排挤,还有黑帮老大欲除之而后快的危险。
花絮:
·2004年,影片的导演本来是安东尼·福奎阿,而主演则分别是丹泽尔·华盛顿和本尼西奥·德尔·托罗,但就在影片开拍的前一个月,却被迫中止了,原因是环球公司因为一些预算方面的问题而取消了拍摄工作。
·在安东尼·福奎阿还是导演的时候,演员丹妮亚·莱米里兹也会在影片中饰演一个角色。
·当特瑞·乔治完成的剧本被拒绝之后,斯蒂文·泽里安才加入进来为整个故事重新创作了剧本。
·现实生活中的里奇·罗伯茨和弗兰克·卢卡斯,都是雷德利·斯科特在纽约片场的主要拍摄顾问。
·特瑞·乔治也曾一度是这部影片的导演,而那时候的两位主演则分别是唐·钱德尔和杰昆·菲尼克斯。菲尼克斯曾经和罗素·克劳在《角斗士》中有过对手戏,导演恰好也是雷德利·斯科特。
·罗素·克劳还特别要求去听一些里奇·罗伯茨的讲话录音,这样他可以掌握罗伯茨语言方面的所有小怪癖。
·在影片的最初期,曾经叫过《纯蓝》(Tru Blu)和《蝴蝶归来》这样的名字。
·2005年3月,当影片重新启动时,特瑞·乔治以编剧的身份加入进来,目的是要重新改写剧本,好能将预算缩小至5千万,而那时候乔治就计划好了,他打算招募在《卢旺达饭店》中合作过的唐·钱德尔饰演弗兰克·卢卡斯。
·安东尼·福奎阿时期,他力荐雷·利奥塔和约翰·C·赖利饰演影片中的两个配角,这也是环球公司因预算问题而取消了影片的拍摄的原因之一。
·虽然影片被环球公司勒令停拍,但丹泽尔·华盛顿和本尼西奥·德尔·托罗还是拿到了他们的片酬,因为他们已经签订了合约,所以环球公司需要分别付给华盛顿2千万美元、德尔·托罗5百万美元,不管影片有没有拍。当这部影片重新开始拍摄时,就意味着华盛顿又得到了另外2千美元的片酬--也就是说,弗兰克·卢卡斯这个角色,总共为华盛顿赚进了4千万美元。
·丹泽尔·华盛顿花了很多时间与现实生活中的弗兰克·卢卡斯待在一起,为了感谢卢卡斯的帮助,华盛顿拍完这部影片之后,特别给他买了一辆劳斯莱斯作为谢礼。
·在泰国的清迈实地拍摄时,导演雷德利·斯科特雇来了许多邻近村庄的村民当临时演员,而其中有一些,在越战期间真的参与过弗兰克·卢卡斯掌管的毒品交易。
·雷德利·斯科特在拍摄《天国王朝》之前,就看到了斯蒂文·泽里安创作的新剧本,并马上同意为影片当导演。在拍摄《一年好时光》的时候,斯科特却一直在和罗素·克劳讨论这部影片,最终他们都如愿地加入进来。
·对于饰演里奇·罗伯茨的人选,导演雷德利·斯科特和制片人布莱恩·格雷泽最初的时候手中有两个不错的人选,一是罗素·克劳,另一个是布拉德·皮特,最终克劳胜出。
Posted by Fego at 2/12/2008 12:37:00 AM 0 Comments Label: movie
Across the Universe(Official Site)
A little warning about this movie: You will download all of the Beatles' songs after watching it.
Posted by Fego at 2/08/2008 04:50:00 PM 0 Comments Label: movie
Sweeney Todd: The Demon Barber of Fleet Street由音乐剧改编,Tim Burton与Johnny Depp的第六次联手。
获Oscar最佳男主角、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服装3项提名。
把歌曲融入惊悚过场感觉有些奇怪,故事则比较简单。应该说在歌曲和氛围营造上可以打满分,不过过于拖沓的歌曲往往带来相反的效果。剧情还算不错,可以看出来影片没有用到什么实景,大多的背景都由cgi完成,这样比较容易营造出18世纪伦敦的那种潮湿阴冷雾蒙蒙的氛围。
结局还是属于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那种……由于过分血腥,不推荐晕血者观看=。=
一句话评论:
歌舞很棒,表演也非常完美,不过蒂姆.波顿似乎把他的幽默感放错了地方。——《纽约媒体》
影片从头到尾没有一丝瑕疵,恐怖、怪诞的幽默以及间歇性的惊吓,至于约翰尼.德普,则一如既往地那么优秀。——《滚石》
有史以来最高雅的一部变态杀人狂电影。——《西北使者》
幕后制作:
由斯温尼·陶德谱写的传奇
约翰尼·德普和蒂姆·波顿第6次联手打造,将斯蒂芬·桑德海姆(Stephen Sondheim)创作的曾获得无数奖项的音乐惊悚剧《理发师陶德》搬上了大银幕。说起这个自己亲手创造的音乐剧中半虚构、半真实的人物斯温尼·陶德时,桑德海姆表示:“我认为,与‘斯温尼·陶德’有关的故事之所以可以持续长达150年之久,自然与它是个不会因为时间而褪色的好作品有关,整个故事讲述的都是有关复仇所引起的连锁反应,最终,复仇的快感吞噬了斯温尼·陶德的理智,让他发了疯。如此看来,它应该是一个拥有着经典的传统风格的悲剧,讲述的是一个寻求复仇的人,最终却以摧毁自己作为结局。”
影片的制片人之一沃尔特·帕克斯(Walter Parkes)补充道:“事实的真相就在于,原著舞台剧在过去的50时间里,确实一直占据着屹立不倒的伟大地位,没有比这更能说明问题的了。成就‘斯温尼·陶德’的不仅仅是那些让人毛骨悚然的谋杀和复仇,还有‘永失我爱’的痛苦。那种感觉就好像是我们最暴力的一面,其实是由最脆弱的自我引发出来的,这些特质不断地发生激烈地冲突,最终造就了拥有压倒一切力量的血腥暴力。”
至于影片中由斯温尼·陶德这个角色所衍生出来的情感核心部分,也为整个故事无形地添加了许多鲜明的特色,编剧约翰·洛根说:“首先,这里讲述的是一个充满了激情的故事,一个被错误地对待的男人,要为自己经历的一切进行报仇,然而在收获仇恨的过程中,却走向了疯狂的悬崖边;还有一个爱着他的女人,渴望着他却没办法抚慰他的悲伤;至于那个象征着希望的年轻女孩,由一个残忍的继父抚养长大,尝试着在寻找爱情和幸福……所有这些情感元素在《理发师陶德》中都得到了完美的深入和发展,互相碰撞冲突着。当然,我们不能忘记那些提升着影片整体格调的音乐和歌声,让这样一个恐怖的故事背景却充满了华丽的浪漫感,同时还不会影响到其黑暗风格的本质。”
即使这里有些人宣称历史上真的有斯温尼·陶德这号人物的存在,而且是发生在18世纪的伦敦160起谋杀案的真凶,不过,人们似乎更能接受他身份上的虚构成分。斯温尼·陶德第一次以有形的实体出现,是在由托马斯·帕基特·普雷斯特(Thomas Peckett Prest)创作的一个名叫《一串珍珠:一段爱情》(The String of Pearls: A Romance)的故事中,发表于1846年11月号的《人物》杂志上。据传闻,当来理发的客人坐在椅子上接受服务的时候,陶德会用剃刀割断他们的喉咙,将他们喷着鲜血的尸体直接扔进通往地窖的通道当中,在那里,这些尸体会被切开,然后由他多情的帮凶内尔·洛薇特夫人接手,做成人肉馅饼,卖给从来不曾对此产生过怀疑的客人们。
差不多一年以后,托马斯·帕基特·普雷斯特的故事被改编成了一部舞台剧,拥有了一个单调到有点让人厌烦的名字,《舰队街上的魔鬼理发师》(The Demon Barber of Fleet Street),不久之后,陶德的声名狼藉就被另外一个扬名19世纪的伦敦系列杀人犯--开膛手杰克取代了!
花絮:
·本来已经确定由安妮·海瑟薇来饰演约翰娜这个角色,但导演蒂姆·波顿希望这个角色可以由一个完全不知名的演员来诠释,他最终选择了简妮·怀森纳。
·影片最初的导演是萨姆·门德斯,主演是罗素·克劳。
·这是约翰尼·德普和蒂姆·波顿的第6次合作,之前的分别是《剪刀手爱德华》、《艾德·伍德》、《断头谷》、《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以及《僵尸新娘》。
·约翰尼·德普向蒂姆·波顿建议由汤姆·贝克尔饰演幽灵。
·海伦娜·伯翰·卡特为了这部影片,不但特别训练了自己的英语发音,还学习了烘烤厨艺。
·安妮特·贝宁和托妮·科莱特都曾在饰演洛薇特夫人方面有很高的呼声,不过最终她们都输给了海伦娜·伯翰·卡特。
·影片在伦敦拍摄的第一个月里,约翰尼·德普不得不离开10天,他的女儿,莉莉-罗斯因为严重的病况而被送进了医院。为了缓和被拖延的进度,导演蒂姆·波顿挑选了一些不需要约翰尼·德普的场景率先拍摄。
·为了给角色阿道夫·皮莱利做好充足的准备,萨莎·拜伦·科恩特别雇佣了他的理发师做指导,教他理发技巧,而且还花了16个小时的时间去学习如何自如地控制剃刀。
·梅丽尔·斯特里普、辛迪·劳博尔(Cyndi Lauper)和艾玛·汤普森,都曾经被考虑过饰演洛薇特夫人。
·克里斯托弗·李因为受到过专业的声乐训练,本来也要出演其中的一个幽灵来着,然而由于剧本几经修改,拖延了时间,克里斯托弗·李不得不放弃这个角色。
·以假名字《讨厌鬼》(Skunk)被运进各大影院。
·影片截取了几段百老汇音乐剧中的歌曲,不过撤掉了大合唱的那一个部分。
·当拍摄开始的时候,有一个死在斯温尼·陶德手中的幽灵合唱《斯温尼·陶德的歌谣》(The Ballad of Sweeney Todd)的场景,除了前面提到的克里斯托弗·李,饰演幽灵的还包括安东尼·海德,但后来因为蒂姆·波顿觉得这些歌对于一部影片来说,太过戏剧化了,就给剪掉了。
Posted by Fego at 2/08/2008 01:04:00 AM 0 Comments Label: mo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