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ill life & Walking on the wild side
三峡好人(imdb)&赖小子(imdb),中国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作,如果说石头是纯娱乐的话这两部应该算是纯教育罢。至于教育了些什么,我也不知道……感兴趣的可以看看,并不推荐~而且赖小子是纯山西方言的,我是一边听一边看唯一的英文字幕的……好讽刺=。=
简介
获奖:获第63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
第63届威尼斯电影节于北京时间9月10日凌晨徐徐落下帷幕。贾樟柯的《三峡好人》将惊喜进行到底,一举摘取威尼斯影展的最高荣誉--最佳影片金狮大奖。这也是继张艺谋的《一个都不能少》以来,我国大陆地区的电影人又一次捧得该荣誉,只不过上次是第五代的老谋子,这次是第六代的贾樟柯。因此,《三峡好人》这尊金狮的历史传承意义显得非比寻常。
剧情简介
煤矿工人韩三明从汾阳来到奉节,寻找他十六年未见的前妻。两人在长江边相会,彼此相望,决定复婚。
女护士沈红从太原来到奉节,寻找她两年未归的丈夫,他们在三峡大坝前相拥相抱,一只舞后黯然分手,决定离婚。
老县城已经淹没,新县城还未盖好,一些该拿起的要拿起,一些该舍弃的要舍弃。
《三峡好人》梗概
山西的一个普通煤矿工人,16年前买回了一个四川媳妇,媳妇刚怀孕,就被公安局解救回去了。16年天各一方之后,煤矿工人去三峡地区寻找他的女儿,而因三峡工程的缘故,前妻家所在的县城早已被淹没在水底,前妻的家人对他也不怎么友善,几次三番折腾之后,他终于见到了前妻,两人决定结婚。另外一个寻找的故事,结局没那么皆大欢喜,赵涛演的护士虽然找到了自己的丈夫,但心知感情不再,终于还是黯然分手。
导演阐述
有一天闯入一间无人的房间,看到主人桌子上布满尘土的物品,似乎突然发现了静物的秘密,那些长年不变的摆设,桌子上布满灰尘的器物,窗台上的酒瓶,墙上的饰物都突然具有了一种忧伤的诗意。静物代表着一种被我们忽略的现实,虽然它深深地留有时间的痕迹,但它依旧沉默,保守着生活的秘密。
这部电影拍摄于古老的奉节县城,这里因为三峡水利工程的进行而发生着巨大的动荡: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无数家庭被迁往外地,两千年历史的旧县城在两年之内拆掉并将永远沉没于水底。
带着摄影机闯入这座即将消失的城市,看拆毁、爆炸、坍塌,在喧嚣的噪音和飞舞的尘土中,我慢慢感觉到即使在如此绝望的地方,生命本身都会绽放灿烂的颜色。
镜头前一批又一批劳动者来来去去,他们如静物般沉默无语的表情让我肃然起敬。
影片简评
“三峡是一个江湖。来来往往的人,漂泊不定的码头。”贾樟柯这样说。也许正是这个江湖吸引了他,在拍摄纪录片《东》的同时,他还拍摄了故事片《三峡好人》。看《三峡好人》之前,担心在同一个背景之下拍出的两部影片会给人以重叠的影像,看过之后,才觉得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故事阐述观点
《三峡好人》男主角的扮演者韩三明是贾樟柯的表弟,也是之前贾樟柯作品《站台》中的煤矿工人、《世界》中乡下到北京的劳工,表现这样的小人物是他的拿手好戏。被人欺诈或是粗暴对待的时候,都温和迟钝,但对于自己所认定的目标,却丝毫不肯动摇,眼神无辜却坚定,有特别的行动能力。韩三明的身影也曾经出现在《东》中,但在纪录片里,他只是三峡变化背景的一部分,只是导演拍摄的一点素材,但在《三峡好人》里,他却成了一个行动着的外来客,一个见证者。《东》在用观点说话,而《三峡好人》则是用故事阐述观点。
镜头展现内心
影片的英文名被翻译成“静物”,三峡在变化,房子街道被淹没在水底,人们离开了旧居,四散到中国的各个地方,旧的生活被改变了,但新的生活还要继续。那些尚未清除的废墟、新居里的摆设、看旅店的老人,都已经从最初的纷乱里安静了下来,在三峡的阳光里透出了生活的气息,影片正是通过四处走动的韩三明的眼睛,表达出这样一种意味。《东》虽然直接记录了主人公的语言,但这样直接表述的感染力是有限的,而在《三峡好人》里,主人公没有向观众刻意说教,而是通过镜头语言展现内心,用韩三明的眼睛看三峡的人们面对新生活的自我调适,这个江湖风平浪静。
风格流畅平实
影片流畅平实的风格颇为赏心悦目,即便是不了解三峡工程背景的外国观众,也能够感受到那种平静流淌着的情绪。但导演似乎对这样的平静并不满意,特意增加了两处特别处理。每隔一段,导演就会将某一件物品单独抽离出来,在银幕右下方打出说明,并停顿数秒,比如“烟”“酒”“糖”“茶”。而韩三明和赵涛在寻找爱人的过程中,在两个完全不同的地方,大白天都看到空中有UFO飞过。影片最后,一幢废旧建筑突然变成了火箭,直冲而上消失不见。这样的处理方式使影片有一种荒诞的感觉,与之前的平静叙事完全不搭调,给人的感觉就好像是一个煤矿工人被强行换上了朋克装束,有些手足无措的茫然在里面。
简介
获奖纪录:2006年鹿特丹电影节最佳影片金虎奖
2006年第30届香港国际电影节数码竞赛单元最佳影片银奖
2006年第8届台北电影节竞赛单元
2006年第8届印度新德里国际电影节竞赛单元
2006年意大利米兰电影节竞赛单元
剧情简介
《赖小子》讲述了北方某小镇的三个20岁左右的小混混,一次暴力事件后,三人误以为失手杀人,于是展开了他们的逃亡之路……旅途中,三兄弟各奔前程,慌乱中,男主角“喜平”用偷来的手枪打中了自己兄弟“流流”的胸口,几个月后喜平决定回乡投案自首,小镇警察告诉他,此地两年来从未有人被杀。
影片简评
中国年轻导演近年来在欧洲电影节上赢得广泛关注。在第35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上,由中国导演韩杰执导的处女作《赖小子》一鸣惊人,勇夺最佳影片金虎奖,为2006年的中国电影赢得开门红。
鹿特丹电影节以发现电影新人,推动先锋电影的发展而享誉世界,当今活跃于国际影坛的国际级导演都是从这里起步。该影展同时也是年度第一个大型电影活动,因而竞赛广受国际关注。本次评委会主席由韩国导演李沧东担任,他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赖小子》毫无争议地获得最佳影片,评委会对该片的导演手法,所呈现的社会意识都给予了高度评价。英国著名影评人,伦敦、温哥华电影节选片人汤尼·雷恩表示:这几年中国电影很活跃,但新出现的中国导演只能获得区域性认同,韩杰的出现延续了贾樟柯、王小帅等人开拓的国际影响,使中国新电影始终存在于当代国际电影的整体之中。免不了俗给标题加上了“疯狂”二字,这样做不是要借石头余风,实在是因为影片里的赖小子们够疯狂,影片够疯狂!
影片直接有力地展现了当下中国青少年成长中的问题,并在影片中可找寻到导演的自传情怀。据导演介绍,剧本的灵感来源于儿时的记忆,在写剧本前,他还特意回山西老家看望了男主角“喜平”的原型人物,而如今的“喜平”已经过着平淡的生活,昔日出生入死的兄弟彼此早已失去了来往。扮演男主角“喜平”的就是一个曾进过看守所的犯罪少年。他是电影开机前三天导演从县城网吧里找来的,他的出演是对影片最生动最有质感的诠释。
看《赖小子》不能不想到《疯狂的石头》,宁浩和韩杰同贾樟柯一样都来自山西,他们同是77年出生,他们都开创了中国商业电影新模式!
如果说《疯狂的石头》开创了中国黑色幽默电影新的类型模式,那么看完韩杰的《赖小子》我要说他开创了中国残酷青春电影新的类型模式……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